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骨病,主要表现为骨痛、身高变矮、易骨折等。
随着年龄增长或激素水平变化,骨形成速度低于骨吸收速度,导致骨密度下降。可通过补充钙剂、维生素D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改善。
骨小梁变细断裂,骨皮质变薄,形成多孔海绵状结构。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重组人甲状旁腺素能促进骨形成。
骨骼力学强度降低,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最常见,其次为髋部和腕部。需避免跌倒并加强防摔措施。
与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药物因素等多系统相关。绝经后女性发病率显著增高,需长期进行骨密度监测和综合管理。
建议保持适度日照和负重运动,每日摄入800-1000mg钙元素,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高危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