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骨质疏松是女性分娩后因钙流失加速、雌激素水平骤降等因素导致的骨密度下降,可能引发腰背疼痛、易骨折等症状,常见原因包括哺乳期钙需求增加、维生素D缺乏、妊娠期骨量储备不足及内分泌紊乱。
母乳喂养每日需消耗大量钙质,若饮食摄入不足会导致骨骼脱钙。建议家长增加牛奶、豆腐等高钙食物,必要时遵医嘱补充碳酸钙、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
孕期及产后日照不足影响维生素D合成,阻碍钙吸收。家长需每日带婴儿外出晒太阳,同时补充维生素D滴剂、骨化三醇或阿法骨化醇。
胎儿发育消耗母体钙质,若孕前骨量偏低易加重产后骨质疏松。表现为夜间下肢抽筋,可通过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使用阿仑膦酸钠、雷洛昔芬等抗骨松药物。
产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可能伴随脊柱压缩性骨折,需注射唑来膦酸或特立帕肽抑制骨破坏,并监测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建议产后女性定期检测骨密度,哺乳期每日钙摄入不低于1200毫克,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脆性骨折,症状持续需至内分泌科或骨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