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可能引起女性月经紊乱,常见表现包括周期延长、经量异常或闭经,主要与胰岛素抵抗、激素失衡、多囊卵巢综合征、下丘脑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肥胖导致脂肪细胞过度分泌游离脂肪酸,抑制胰岛素信号传导,引发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水平升高刺激卵巢雄激素分泌,干扰卵泡发育,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可通过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药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脂肪组织过度增生会促进雌激素外周转化,使雌酮水平升高。持续无对抗的雌激素刺激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出现不规则出血。芳香酶抑制剂如阿那曲唑、来曲唑可调节雌激素水平,需配合孕激素类药物如地屈孕酮、黄体酮使用。
约50%肥胖女性合并该病,高雄激素血症和慢性无排卵导致月经稀发。可能与肥胖引发的瘦素抵抗、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有关,常伴多毛、痤疮。治疗需联合短效避孕药、螺内酯及减重干预。
重度肥胖可能影响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功能,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脉冲分泌异常。表现为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需通过减重恢复生理节律,必要时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脉冲治疗。
建议肥胖合并月经紊乱女性控制每日热量摄入,增加有氧运动,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定期监测体重和月经周期变化,必要时在妇科或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