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失禁可通过行为训练、膀胱功能锻炼、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通常由发育延迟、尿路感染、神经源性膀胱、心理压力等原因引起。
家长需帮助孩子建立规律排尿习惯,如定时提醒如厕、记录排尿日记,避免摄入含咖啡因饮料。日间尿失禁可尝试闹钟排尿训练。
通过延迟排尿法逐步增加膀胱容量,家长需监督孩子白天每2-3小时排尿一次,夜间限制饮水量。排尿中断训练有助于增强尿道括约肌控制力。
顽固性尿失禁可遵医嘱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托特罗定,或去氨加压素改善夜间遗尿。合并尿路感染需配合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阿莫西林。
家长需避免责骂,通过奖励机制缓解焦虑。继发于校园暴力等心理因素时,建议联合心理咨询。遗尿报警器对条件反射建立有帮助。
日常避免高糖高盐饮食,睡前2小时限水,选择吸湿透气的棉质内裤。若6岁以上每周尿床超过2次或伴随排尿疼痛,需就诊小儿泌尿外科排查脊柱裂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