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性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进展期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肝纤维化持续加重伴炎症活动,常见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疾病未控制时。
活动性肝硬化通常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酒精摄入等病因持续损伤肝细胞,导致肝星状细胞活化并分泌过量胶原纤维,形成不可逆的假小叶结构。
患者可出现黄疸、腹水、肝掌等门脉高压表现,实验室检查显示转氨酶持续升高,肝脏弹性检测或活检提示纤维化分期达到F4级。
需结合肝功能异常、影像学显示结节状肝脏轮廓、内镜检查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特征,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肝纤维化。
核心是控制原发病因,如抗病毒治疗乙肝,戒断酒精;同时需防治并发症,必要时考虑肝移植评估。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肝功能,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摄入霉变食物加重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