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可能由年龄增长、钙质摄入不足、雌激素水平下降、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补钙、抗骨吸收药物、调整生活方式、治疗原发病等方式干预。
骨量在30岁后自然流失,成骨细胞活性降低。建议增加负重运动,每日补充800-1200毫克钙剂,配合维生素D3促进吸收。
长期钙磷比例失衡或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骨基质合成。可食用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必要时使用碳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钙剂。
绝经后雌激素骤减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需评估后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或使用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抗骨吸收药物。
甲亢、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加速骨流失。需控制原发病,联合使用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监测骨密度变化。
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避免吸烟酗酒,每日保证30分钟日照,预防跌倒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