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蛋白和总蛋白偏高可能由脱水、慢性炎症、多发性骨髓瘤、肝硬化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实验室检查与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血液浓缩导致蛋白浓度相对升高,常见于饮水不足、腹泻或大量出汗后,及时补液可恢复正常。
结核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炎症刺激免疫系统产生过量球蛋白,表现为总蛋白与球蛋白同步升高,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恶性浆细胞异常增殖导致单克隆球蛋白大量分泌,伴随骨痛、贫血,需通过化疗药物如来那度胺、硼替佐米等控制病情。
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下降而球蛋白代偿性增高,出现白球比倒置,需护肝治疗并监测肝功能。
建议避免高盐饮食,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若持续异常需完善蛋白电泳、骨髓穿刺等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