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后28天内婴儿皮肤、黏膜出现黄染现象,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
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表现为面部及躯干轻度黄染,无须特殊治疗,加强喂养促进排泄即可。
与母乳中某些成分抑制胆红素代谢有关,黄疸持续2-3周,停喂母乳3天后黄疸明显减退,可继续母乳喂养或遵医嘱使用益生菌调节。
常见于母婴血型不合,出生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可能伴随贫血,需光疗治疗,严重时需换血,可使用人血白蛋白、苯巴比妥等药物辅助治疗。
由新生儿肝炎、败血症等感染导致,黄疸持续不退伴发热,需抗感染治疗,可选用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同时配合保肝药物。
家长需每日观察黄疸变化,保证充足喂养,若发现黄疸扩散至四肢或持续超过两周,应及时就医评估。哺乳期母亲应避免进食可能加重黄疸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