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脑炎可能需要脊椎穿刺,但并非所有情况都需要。脊椎穿刺主要用于诊断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脑炎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脊椎穿刺可检测脑脊液中的病毒核酸或抗体,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膦甲酸钠等。
细菌性脑膜炎起病急骤,常伴有高热、剧烈头痛、颈项强直等症状,脊椎穿刺可发现脑脊液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治疗需及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等。
结核性脑膜炎进展较慢,可能出现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脊椎穿刺可见脑脊液呈毛玻璃样改变,蛋白明显增高。治疗需要长期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隐球菌性脑膜炎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症状包括头痛、发热、视力模糊等,脊椎穿刺墨汁染色可发现隐球菌。治疗主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氟康唑、伏立康唑等。
脊椎穿刺前需评估患者凝血功能,术后应平卧休息,适当增加饮水量。若出现持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