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主要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或黏膜接触病毒污染物,发病原因主要有伤口暴露未处理、未及时接种疫苗、免疫系统缺陷、病毒直接侵入神经组织等。
被携带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后,未彻底清洗消毒伤口可能导致病毒侵入。需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并尽快就医接种疫苗。
暴露后超过24小时未接种狂犬疫苗或免疫球蛋白会增加发病风险。暴露后预防处置包括主动免疫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常用疫苗有人用狂犬病疫苗、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等。
艾滋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风险更高。除规范接种疫苗外,需评估是否需要加强免疫,并监测抗体水平。
病毒通过周围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移行导致脑炎。临床表现为恐水、痉挛、瘫痪等,需立即隔离治疗,采用镇静、呼吸支持等对症处理。
避免接触流浪动物,被可疑动物致伤后须规范处置伤口并全程接种疫苗,饲养宠物应定期接种兽用狂犬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