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患者生存期差异较大,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长期生存,生存时间主要与病理分期、蛋白尿控制、并发症管理及治疗反应等因素有关。
早期患者肾功能损伤较轻,积极干预后10年生存率较高;晚期出现肾衰竭需透析者预后相对较差。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8克者预后不佳,通过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使部分患者尿蛋白转阴。
血栓栓塞、严重感染等并发症会显著影响生存期,需定期监测D-二聚体、预防性抗凝治疗。
对利妥昔单抗或环磷酰胺等药物敏感的患者,5年内疾病缓解率较高,生存期接近正常人群。
建议患者每3个月复查尿常规、肾功能,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出现水肿加重或血肌酐升高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