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输尿管脱垂属于泌尿系统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输尿管末端向膀胱或尿道异常移位,可分为先天性发育异常、膀胱功能失调、神经源性因素、外伤继发四种类型。
胚胎期输尿管芽发育异常导致输尿管壁肌层薄弱,可能伴随重复肾或输尿管开口异位。建议家长定期进行泌尿系统超声监测,必要时需手术重建输尿管抗反流机制。
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或括约肌协调障碍导致排尿压力异常,可能引发尿频尿急症状。家长需记录排尿日记,配合生物反馈训练,严重时需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调节膀胱功能。
脊柱裂或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病变导致支配异常,常伴随便秘或下肢活动障碍。家长需注意会阴清洁,定期导尿配合间歇性导尿管使用,必要时行输尿管再植术。
骨盆骨折或医源性损伤可能造成输尿管固定结构破坏,通常伴有血尿症状。家长发现外伤后血尿应立即就医,轻度损伤可留置双J管,重度需手术修复。
日常需保持饮水量充足,避免便秘增加腹压,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病情进展,出现发热或腰痛需及时就诊排除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