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发现矮小症通常不算晚,多数患儿通过早期干预可获得较好效果。矮小症的治疗效果主要与病因诊断时机、生长激素敏感性、营养状况、基础疾病控制等因素有关。
7岁仍处于骨骼生长板活跃期,此时确诊并开始生长激素治疗,多数患儿可追赶正常身高。建议家长尽快完善骨龄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检查。
特发性矮小症患儿对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反应良好,常用药物包括赛增、安苏萌等。治疗前需评估垂体功能及激素受体敏感性。
每日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配合维生素D和钙剂补充。家长需定期监测体重、身高增长速度,建议每3个月随访一次。
继发于慢性肾病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矮小症,需先控制原发病。生长激素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指标。
建议家长建立规范生长曲线记录,保证充足睡眠和纵向运动,避免盲目使用保健品,所有治疗需在儿科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