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病主要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常见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共用卫生用品、母婴垂直传播及公共设施污染。滴虫病的形成与个人卫生习惯、免疫力状态、性行为方式及环境暴露等因素密切相关。
无保护性行为是主要传播方式,阴道毛滴虫通过黏膜直接侵入泌尿生殖系统。需规范使用安全套,性伴侣需同步治疗,药物可选用甲硝唑片、替硝唑栓或奥硝唑胶囊。
接触被污染的毛巾、浴盆等物品可能导致传播。保持个人用品专人专用,感染者衣物需高温消毒。合并瘙痒时可使用克霉唑乳膏缓解症状。
糖尿病、HIV感染等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易感。控制基础疾病是关键,可配合使用乳酸杆菌制剂调节阴道微环境,增强局部防御能力。
妊娠期激素变化使阴道环境更适宜滴虫繁殖。孕妇确诊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阴道凝胶,避免胎膜早破等并发症。
日常需注意会阴清洁干燥,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定期复查确认病原体转阴。合并尿频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