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补血食谱对轻度营养性贫血有一定效果,常见推荐食物包括猪肝、牛肉、菠菜、黑芝麻等,但需结合病因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药物治疗如蛋白琥珀酸铁、葡萄糖酸亚铁、维生素B12等。
动物肝脏富含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建议家长每周安排1-2次猪肝泥或肝粉,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橙汁促进铁吸收。
红肉中的铁元素可帮助改善缺铁性贫血,家长可将牛肉剁碎制成肉丸或肉末粥,注意避免与牛奶同食影响铁质吸收。
深绿色蔬菜含非血红素铁,建议焯水后切碎加入辅食,配合瘦肉提升铁利用率,但植物性铁吸收率仅为动物性铁的1/3。
含铁量较高的坚果种子类食物,家长可将其磨粉撒在米糊或粥中,注意过敏风险,首次添加需观察孩子是否出现皮疹等反应。
适用于中重度缺铁性贫血,胃肠道刺激较小,需遵医嘱按体重计算剂量,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水平。
常见补铁剂型,可能引起便秘或黑便,建议在两餐间服用,避免与钙剂、茶类同服影响药效。
针对巨幼细胞性贫血,需肌注或口服补充,治疗期间需监测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情况。
与维生素B12缺乏相关的贫血需联合补充,注意区分病因,单纯叶酸治疗可能掩盖B12缺乏症状。
儿童贫血需先明确病因,营养性贫血通过食谱调整3-6个月可见改善,重度贫血或特殊类型贫血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补铁导致铁过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