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发现乙肝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免疫接种阻断、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乙肝病毒感染可能由母婴传播、血液接触、性接触、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引起。
妊娠中晚期病毒载量较高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替诺福韦、替比夫定等抗病毒药物,降低母婴传播风险,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
每1-2个月需检查肝功能、HBV-DNA载量及胎儿发育情况,若出现转氨酶升高或胆汁淤积需及时干预。
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需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完成后续疫苗接种程序可阻断率达90%以上。
避免劳累、高脂饮食及肝毒性药物,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分娩后仍须持续随访肝功能及病毒复制情况。
孕期发现乙肝感染需在感染科与产科共同管理下规范治疗,分娩后婴儿需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并定期复查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