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副作用主要包括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精神异常、肝功能异常等。干扰素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某些肿瘤的生物制剂,其副作用与个体差异和用药剂量密切相关。
发热寒战和肌肉酸痛最常见,通常在用药后4-8小时出现。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可缓解症状,用药期间需监测体温变化。
可能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增加感染和出血风险。定期血常规检查十分必要,严重时需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等升白药物。
部分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甚至自杀倾向,与干扰素影响神经递质有关。必要时需联用抗抑郁药物,并加强心理评估与干预。
转氨酶升高提示药物性肝损伤,多发生于用药初期。需联合保肝药物如谷胱甘肽,并调整干扰素用量。
使用干扰素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出现严重副作用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