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积液可通过头低位引流、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方式治疗。耳内积液通常由感冒、过敏、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生理性积液可通过头低位促进液体排出,取患耳朝下侧卧位,配合热敷加速吸收。该方法适用于感冒或飞行后出现的短暂性积液。
过敏性因素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病理性积液可能与细菌感染、咽鼓管肿胀有关,常伴随耳闷胀感、听力下降等症状。
顽固性积液需耳鼻喉科行鼓膜穿刺抽液,该操作可能与慢性中耳炎、腺样体肥大有关,患者多存在反复耳痛、耳鸣症状。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
复发性积液需考虑鼓膜置管术,常见于咽鼓管功能异常或鼻咽部肿瘤压迫,典型表现为持续性听力减退。置管后避免游泳及耳道进水。
治疗期间避免用力擤鼻,儿童患者家长需定期观察耳道分泌物情况,饮食宜清淡并补充维生素A含量高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