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肿块可能由皮脂腺囊肿、淋巴结炎、外耳道疖肿、耵聍栓塞等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
皮脂腺堵塞导致囊肿形成,表现为无痛性硬结。较小囊肿可局部热敷促进吸收,较大囊肿需手术切除,药物可选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
耳周感染引发淋巴结肿大,伴随压痛和红肿。需针对原发感染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配合局部红外线照射。
毛囊细菌感染形成局限性脓肿,伴剧烈跳痛。早期可用鱼石脂软膏、碘伏消毒,成熟后切开引流,口服抗生素如克林霉素。
耳垢堆积压迫耳道形成硬块,伴耳闷和听力下降。可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后冲洗清除,严重者需耳内镜下取出。
避免自行掏耳刺激肿块,保持耳道干燥清洁,出现持续疼痛、流脓或听力障碍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