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引起的高血压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胸闷气短和夜尿增多,通常由肾实质病变、肾动脉狭窄、水钠潴留和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
慢性肾炎或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发血压升高,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和血肌酐升高。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贝那普利或呋塞米等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可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表现为突发难治性高血压。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是有效治疗手段,药物可选氨氯地平或替米沙坦。
肾功能减退时排泄能力下降,体内钠水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常见下肢水肿和体重增加。限制钠盐摄入配合利尿剂治疗,如氢氯噻嗪、螺内酯或托拉塞米。
肾脏分泌的肾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异常可能影响血压调节,伴随贫血和电解质紊乱。需纠正激素失衡,可使用依普利酮或阿利吉仑等靶向药物。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指标,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出现持续头晕或水肿加重应及时肾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