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低可能由病毒感染、药物副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进一步评估。
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可暂时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伴随发热、咽痛等症状,多数可自行恢复,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利可君片、鲨肝醇片等升白细胞药物。
化疗药、抗生素等可能损伤骨髓造血功能,表现为用药后中性粒细胞进行性下降,需及时停药并监测血常规,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会产生抗中性粒细胞抗体,除粒细胞减少外常伴关节痛、皮疹,需通过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控制原发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会导致造血衰竭,中性粒细胞持续低下易合并感染,需根据病情选择环孢素软胶囊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发现中性粒细胞降低应避免生冷食物,减少公共场所暴露,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