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或多房棘球绦虫幼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分为囊型肝包虫病和泡型肝包虫病两类,常见于畜牧地区。
通过接触犬科动物粪便或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水源感染,虫卵在人体肝脏发育为幼虫形成包囊。
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表现。
随着包囊增大可出现黄疸、腹部包块,若包囊破裂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或腹腔感染。
超声和CT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血清学检测可辅助确诊,需与肝囊肿、肝癌等疾病鉴别。
预防重点在于避免接触疫区犬只及污染源,确诊后需根据包虫类型和分期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牧民等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