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可能引起皮肤疙瘩,常见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梅毒、传染性软疣等疾病。疙瘩形态包括水疱、菜花状赘生物、硬下疳或蜡样丘疹,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表现为群集性小水疱伴灼痛,破溃后形成溃疡。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呈现菜花状或乳头状赘生物。治疗采用冷冻、激光等物理疗法,或外用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
梅毒螺旋体感染后出现无痛性硬下疳,表面清洁。需注射苄星青霉素或多西环素规范治疗,同时筛查其他性传播疾病。
痘病毒引起脐凹状蜡样丘疹,可通过夹除术或外用三氯醋酸处理。避免搔抓防止自体接种传播。
发现生殖器部位异常疙瘩应尽早就医,治疗期间禁止性接触,保持患处清洁干燥,衣物需高温消毒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