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潜伏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低热、乏力、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表现。症状发展可分为早期无症状期、进展期免疫下降阶段及终末期机会性感染阶段。
HIV感染后2-4周可能出现急性期症状,包括发热、咽痛、皮疹等类流感表现,持续1-2周自行缓解,随后进入长达数年的无症状期。
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可能出现持续超过1个月的淋巴结肿大(直径超过1厘米),常见于颈部、腋窝和腹股沟,伴有夜间盗汗和反复腹泻。
当CD4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可能出现口腔白斑(鹅口疮)、带状疱疹反复发作、肺结核等机会性感染先兆症状。
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最终会出现卡波西肉瘤、肺孢子菌肺炎、隐球菌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伴有显著消瘦和认知功能障碍。
建议发生高危行为后及时进行HIV抗体检测,潜伏期坚持规范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日常需保证营养摄入并避免生冷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