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可通过药物治疗、宫腔镜手术、刮宫术、中医调理、生活干预等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慢性炎症、雌激素水平过高、肥胖、年龄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月经量增多、不孕、腹痛、白带异常等症状。
子宫内膜息肉较小时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药物调节激素水平,抑制息肉生长。药物治疗适用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需定期复查超声观察息肉变化。药物治疗期间可能出现乳房胀痛、恶心等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方式,适用于有症状或直径超过1厘米的息肉。手术通过宫腔镜直视下切除息肉,创伤小且能保留子宫。术后可能出现轻微腹痛或阴道出血,需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1个月。宫腔镜手术可同时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恶变可能。
传统刮宫术适用于多发息肉或合并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通过机械刮除子宫内膜组织达到治疗目的。刮宫术可能引起子宫粘连等并发症,术后需使用雌激素促进内膜修复。该方法对较小息肉可能清除不彻底,复发率相对较高,目前多作为宫腔镜手术的补充手段。
中医认为子宫内膜息肉与气血瘀滞有关,可配合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血府逐瘀口服液、少腹逐瘀颗粒等中成药调理。中医治疗需辨证施治,常见证型包括气滞血瘀型、痰湿阻滞型等,可结合针灸、艾灸等外治法。中药治疗周期较长,适合作为术后调理或小型息肉的辅助治疗。
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减少息肉复发风险。建议控制体重,避免高脂肪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抗氧化物质。减少精神压力,避免滥用雌激素类保健品。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息肉,尤其围绝经期女性更应重视筛查。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应保持会阴清洁,避免盆浴和游泳2周。饮食宜清淡营养,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术后3个月需进行超声复查,出现异常出血或腹痛应及时就诊。未生育女性治疗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选择对生育功能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长期管理需关注月经周期变化,控制雌激素暴露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