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与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有关,也可能与饮食不当、受凉、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相关。胃肠感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是引发胃肠感冒的常见病原体,病毒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接触传播进入人体,侵袭胃肠黏膜导致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水样腹泻、喷射性呕吐等症状。治疗以补液防止脱水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食用生冷、变质或不洁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或带入致病微生物。过量进食高脂、辛辣食物也会加重消化负担。症状多表现为上腹隐痛、嗳气、食欲减退等。建议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腹部受凉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异常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降低黏膜抵抗力。常见脐周阵发性绞痛、肠鸣音亢进等症状。可通过热敷缓解痉挛,注意腹部保暖,饮用温热的姜糖水有助于驱寒暖胃。
过度疲劳、熬夜或慢性疾病患者免疫力较低时,更易感染肠道病毒。这类患者症状往往较重且恢复较慢,可能反复出现低热、持续腹泻等表现。需保证充足休息,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溶液等免疫调节剂。
少数情况下病毒性胃肠炎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表现为黏液脓血便、持续高热等。需进行大便常规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小檗碱片、诺氟沙星胶囊等抗菌药物。
胃肠感冒期间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饮食选择低脂低渣的香蕉、苹果泥、米汤等,避免乳制品和高糖食物。注意餐具消毒和手部卫生,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严重脱水、血便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帮助重建肠道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