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可通过化学治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放射治疗、支持治疗等方式治疗。急性白血病通常由基因突变、电离辐射、化学物质接触、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化学治疗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通过使用细胞毒性药物杀灭白血病细胞。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阿糖胞苷、注射用柔红霉素、注射用长春新碱等。化学治疗通常分为诱导缓解和巩固强化两个阶段,诱导缓解旨在快速减少白血病细胞数量,巩固强化则用于清除残留白血病细胞。化学治疗可能导致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靶向治疗针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发挥作用,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于某些特定基因突变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可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达沙替尼片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通常与化学治疗联合使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适用的靶向药物。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高危或复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通过输注健康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造血功能。移植前需进行预处理方案清除患者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根据干细胞来源可分为自体移植和异基因移植,异基因移植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风险。移植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
放射治疗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和治疗,也可用于局部肿块压迫症状的缓解。全脑全脊髓照射是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重要措施。放射治疗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神经系统毒性等不良反应,需严格控制照射剂量和范围。放射治疗通常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应用。
支持治疗是急性白血病整体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输血支持、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等。血小板减少时可输注血小板预防出血,贫血严重时可输注红细胞。粒细胞缺乏期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出现发热等感染征象时需及时使用广谱抗生素。支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一般状况,为其他治疗创造条件。
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期间需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方案。饮食上应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休息。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骨髓检查,监测治疗效果。出现发热、出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