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可通过调整饮食、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脂溢性皮炎通常由马拉色菌感染、皮脂分泌异常、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精神压力等原因引起。
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皮脂分泌,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减轻皮肤炎症反应。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糙米、瘦肉,或含锌食物如牡蛎、南瓜子,能帮助修复皮肤屏障。牛奶、坚果等易致敏食物可能加重症状,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酮康唑洗剂可抑制马拉色菌繁殖,吡美莫司乳膏能缓解局部炎症反应,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等敏感部位。使用含硫化硒或煤焦油的药用洗剂每周2-3次,可调节头皮角质代谢。急性期短期应用氢化可的松乳膏,但须避免长期使用。
伊曲康唑胶囊适用于顽固性真菌感染,盐酸多西环素片可改善继发细菌感染,异维A酸胶丸能显著减少皮脂分泌。复合维生素B片有助于纠正代谢异常,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可缓解瘙痒症状。免疫调节剂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能抑制皮肤过度免疫反应,红蓝光治疗可抗菌消炎,光动力疗法适用于顽固性皮损。每次治疗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需进行10-15次疗程。治疗期间需加强防晒,避免日光直接暴晒加重炎症。
龙胆泻肝汤加减适用于肝胆湿热证型,枇杷清肺饮对应肺胃热盛证,当归饮子可改善血虚风燥证。外用三黄洗剂湿敷或青黛散调涂,针灸选取曲池、血海等穴位。需辨证施治,配合饮食忌口及情志调节。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护肤品清洁皮肤。冬季注意保湿避免干燥,夏季加强控油防止汗液刺激。避免过度搔抓或烫洗患处,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压力管理可通过正念冥想等方式,症状持续加重或继发感染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