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红点,常见于急性期皮疹、脂溢性皮炎、药疹或机会性感染。红点表现与病程阶段相关,早期多为泛发性斑丘疹,晚期可能合并真菌或病毒感染。
HIV感染后2-4周可能出现玫瑰疹样皮损,多分布于躯干和面部,伴随发热、咽痛等类流感症状。急性期皮疹具有自限性,通常无须特殊治疗。
HIV感染者常见脂溢性皮炎加重,表现为头皮、鼻翼等部位的红斑伴鳞屑。可能与免疫失调导致马拉色菌过度增殖有关,需使用抗真菌洗剂控制。
抗病毒药物如奈韦拉平可引起药疹,表现为全身性红色斑丘疹。严重者可出现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需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
晚期艾滋病患者可能因带状疱疹、隐球菌病等出现特征性皮损。疱疹病毒感染表现为簇集性水疱,真菌感染可出现中央坏死性丘疹。
出现不明原因皮肤红点且伴随持续发热、消瘦时,建议及时进行HIV抗体检测。确诊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避免搔抓皮损防止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