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可能由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粪口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
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水经消化道感染,建议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海鲜,感染者需隔离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甘草酸二铵、水飞蓟宾、联苯双酯等护肝药物。
乙型、丙型、丁型肝炎可通过输血、共用针具等途径传播,需严格筛查血液制品,避免共用剃须刀等物品,感染者可使用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聚乙二醇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
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新生儿,孕妇应进行乙肝筛查,新生儿需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阻断率可达90%以上。
无保护性行为可能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建议使用安全套,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确诊后需规范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替诺福韦、达拉他韦等。
病毒性肝炎患者应戒酒,保持清淡饮食,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肝功能及病毒载量,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