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治疗、药物缓解、重症监护等方式治疗。登革热通常由蚊虫叮咬、病毒复制、免疫反应、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使用温水擦浴或冰袋冷敷降低体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以防出血风险。高热可能伴随头痛肌肉痛,需保持环境通风。
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预防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病毒血症期可能出现呕吐腹泻,需监测尿量及皮肤弹性等脱水指征。
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发热疼痛,马来酸氯苯那敏改善过敏症状,维生素K预防出血倾向。登革病毒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浆渗漏。
出现休克或出血时需输注血浆扩容,血小板减少时考虑输注血小板。登革出血热可能与二次感染异型病毒有关,表现为黏膜出血和肝肿大。
发病期间卧床休息,穿着长袖衣物防蚊,恢复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康复,出现持续呕吐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