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40℃多数情况下无须立即打针,是否需注射治疗主要取决于病因与并发症风险,常见干预方式包括物理降温、口服药物、静脉补液、抗感染治疗。
体温未超过38.5℃时可优先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方式,避免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家长需每30分钟监测体温变化。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适用于无禁忌证的发热患者,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常伴随寒战、头痛症状。
持续高热伴脱水时需静脉补充电解质溶液,可能与胃肠炎、中暑等导致的体液丢失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量减少、黏膜干燥。
细菌性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需注射抗生素,可能与链球菌、肺炎球菌感染有关,常出现咳嗽、咽痛、血象升高等表现。
建议发热期间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选择粥类、果蔬等易消化食物,若高热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意识改变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