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血压通常会降低,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为夜间血压下降或杓型血压,主要与自主神经调节、昼夜节律、心脏负荷减轻、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
睡眠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心率减慢、血管舒张,血压自然下降。若长期熬夜或失眠可能影响该调节机制。
人体生物钟使血压呈现昼高夜低的特点,清晨4-6点开始回升。昼夜节律紊乱者可能出现夜间血压异常。
平卧体位减少回心血量,心脏射血阻力降低。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因平卧加重肺淤血而影响血压变化。
夜间褪黑素分泌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降低。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可能减小。
建议高血压患者定期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若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或反升,需警惕靶器官损害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