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可能由白喉棒状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播、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发病机制主要与细菌外毒素作用、局部组织损伤、全身中毒反应、并发症发展有关。
白喉棒状杆菌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其产生的外毒素是致病关键因素,可导致局部假膜形成和心肌炎等并发症,需使用青霉素或红霉素进行抗菌治疗。
未接种疫苗或免疫缺陷人群易感,表现为咽痛、发热等早期症状,预防措施包括按时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病后需立即注射白喉抗毒素。
密切接触患者分泌物或被污染物品可传播,典型症状包括颈部淋巴结肿大和犬吠样咳嗽,需隔离治疗并使用地塞米松缓解气道水肿。
拥挤居住条件和不良卫生环境易造成疫情暴发,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除抗生素外还需静脉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
保持室内通风、规范处理患者分泌物、接种疫苗是预防关键,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并进行病原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