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补液、药物干预、感染排查等方式处理,通常由创伤反应、脱水、药物热、感染等原因引起。
体温低于38.5℃时建议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避免酒精擦拭刺激皮肤,同时保持手术切口干燥清洁。
术后血容量不足可能引发吸收热,需遵医嘱补充电解质溶液或葡萄糖注射液,监测尿量及血压变化。
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解热镇痛药可用于非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需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
持续高热需检查切口红肿渗液情况,通过血常规、降钙素原检测判断是否存在肺部感染或手术部位感染,必要时行超声或CT检查。
术后24小时内低热多为创伤应激反应,超过38.5℃或持续3天以上需警惕感染,及时复查血象并加强优质蛋白摄入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