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出现空洞多提示为III期或IV期,具体分期需结合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综合评估。肺癌空洞形成主要与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
肿瘤中心缺血坏死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所致,多见于鳞癌等中央型肺癌,空洞壁厚薄不均伴内壁结节是典型影像特征。
肿瘤侵犯纵隔淋巴结或邻近器官时可能出现空洞,常伴有胸痛、咯血等症状,需进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远处转移灶伴原发灶空洞提示终末期,患者可能出现恶病质、多发转移症状,以姑息治疗为主。
结核、曲霉菌等感染可导致假性空洞,需通过痰培养、病理活检与肿瘤性空洞鉴别。
确诊需结合增强CT、PET-CT等检查,建议患者尽早就医进行多学科会诊,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支持并预防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