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发烧可能由吸收热、感染、中枢性发热、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抗感染治疗、调节体温中枢等方式处理。
脑出血后血液分解产物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低热,体温多不超过38.5摄氏度,无须特殊处理,3-5天可自行消退,建议保持通风并监测体温变化。
可能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高热伴寒战、咳痰等症状。需进行血常规及病原学检查,可选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导致持续性高热,体温曲线多呈稽留热型,物理降温效果差,需使用溴隐亭或氯丙嗪等调节中枢药物。
脱水剂或止血药物可能引起药物热,表现为用药后出现弛张热,停药后体温可恢复正常,必要时可更换为甘露醇、氨甲环酸等替代药物。
脑出血患者发热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采用冰毯等物理降温时注意避免冻伤,体温超过38.5摄氏度需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