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宫颈糜烂可通过定期产检、局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宫颈糜烂通常由激素变化、慢性炎症、宫颈损伤、宫颈癌前病变等原因引起。
妊娠期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导致宫颈柱状上皮外移,表现为生理性糜烂样改变。建议每4周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和宫颈TCT筛查,无须特殊治疗。
合并感染时可使用保妇康栓、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聚甲酚磺醛栓等阴道栓剂。这些药物可改善宫颈炎性微环境,但需在产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产后6周可考虑激光或冷冻治疗,妊娠期间禁止实施。物理治疗适用于持续存在的Ⅱ-Ⅲ度糜烂伴接触性出血,需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
确诊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时,需进行宫颈锥切术。妊娠期仅做病理学评估,分娩后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行LEEP刀或冷刀锥切。
孕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使用阴道冲洗器,穿着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排液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