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骨折可通过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异常声响、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确定。脚趾骨折通常由外力撞击、运动损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原因引起。
骨折后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导致血肿形成,表现为持续性刺痛和皮肤青紫,可通过冰敷缓解肿胀,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
骨折断端移位会限制关节活动,患者常出现无法负重或趾关节僵硬,需用夹板固定患肢,严重移位需进行闭合复位术,恢复期可配合跌打丸、伤科接骨片、云南白药胶囊等促进骨痂形成。
受伤瞬间可能出现骨摩擦音,伴随明显畸形外观,此类情况需立即拍摄X线片确诊,若存在粉碎性骨折需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配合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等抗骨质疏松治疗。
X线可显示骨折线位置和移位程度,CT能识别隐匿性骨折,MRI适用于软组织损伤评估,检查确诊后需根据骨折类型选择石膏托外固定或手术干预,合并感染时需加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
伤后两周内避免患肢负重,补充牛奶和鱼类等富含钙质食物,定期复查观察骨愈合情况,康复期可进行趾关节被动屈伸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