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出现水泡可能与湿气重有关,但更常见的原因包括操作不当、皮肤敏感、温度过高以及局部感染等因素。
艾灸时间过长或距离皮肤过近可能导致局部烫伤形成水泡。建议家长控制艾灸时间,使用专业器具保持安全距离。
部分人群皮肤屏障功能较弱,对热刺激反应明显。可预先涂抹凡士林保护皮肤,出现水泡后保持清洁避免抓挠。
艾条燃烧温度超过皮肤耐受阈值时易造成二度烫伤。出现水泡后可外用湿润烧伤膏,口服布洛芬缓解疼痛。
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可能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水泡浑浊伴红肿热痛,需就医进行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克洛。
艾灸后出现水泡应暂停治疗,保持创面干燥清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若水泡直径超过1厘米或出现化脓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