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隐翅虫咬后可能出现红斑、水疱、灼痛、瘙痒等症状。症状发展通常经历早期皮肤刺激、炎症加重、水疱形成三个阶段。
接触虫体毒液后数小时内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伴明显灼烧感,可能与毒液中的隐翅虫素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有关。
24-48小时后沿毒液沾染部位形成串珠样水疱,疱液清亮,周围皮肤红肿,提示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加剧。
水疱破溃后产生糜烂面,伴随持续瘙痒,抓挠可能导致继发细菌感染,需警惕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
愈合后遗留暂时性褐色色素沉着,通常2-3个月逐渐消退,紫外线照射可能加重色沉程度。
被咬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避免搔抓,出现大面积皮损或发热时需及时就医。恢复期间注意防晒,减少深色食物摄入有助于减轻色素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