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后出汗是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有助于散热降温,但需警惕脱水风险。出汗情况与退热效果、体温调节能力、水分补充、疾病类型等因素相关。
出汗是体温调节的重要方式,通过蒸发带走体表热量。家长需观察孩子是否伴随面色转红润、精神状态改善等退热表现。
大量出汗可能导致电解质流失,家长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避免饮用高糖饮料。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需就医。
感染性疾病如幼儿急疹常伴随热退疹出,结核病等慢性感染可能反复盗汗。家长需记录发热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出汗后及时擦干并更换棉质衣物,室温保持22-24℃。禁止酒精擦浴或捂汗,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
建议维持清淡饮食,适量食用小米粥、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或持续发热3天以上应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