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眼可通过定期检查、科学用眼、佩戴合适眼镜、控制眼压等方式保护眼睛。高度近视通常由眼轴过长、遗传因素、过度用眼、眼压升高等原因引起。
高度近视患者应每半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重点关注视网膜是否有变薄、裂孔或脱离迹象。检查项目包括眼轴测量、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早期发现病变可及时干预。
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40分钟休息5分钟,采用20-20-20法则。保持阅读距离30厘米以上,环境光线充足但不刺眼,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长。
选择轻便抗冲击的镜片材质,镜框不宜过重。根据验光结果足矫配镜,避免欠矫加重视疲劳。可考虑防蓝光镜片或变色镜片减少光损伤。
高度近视易合并青光眼,需监测眼压变化。避免长时间低头、剧烈运动等可能升高眼压的行为。眼压异常时可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等药物控制。
日常可补充富含叶黄素、维生素A的食物如菠菜、胡萝卜,避免剧烈碰撞类运动,游泳时佩戴护目镜防止感染。出现闪光感、视野缺损等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