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腹泻主要表现为大量水样便、无脓血、伴电解质紊乱,通常由霍乱弧菌感染、肠毒素刺激、内分泌肿瘤或药物副作用引起。
粪便呈米汤样或清水样,24小时排便量可超过1升,与肠上皮细胞氯离子过度分泌有关。临床需补充口服补液盐,严重时静脉补液。
粪便中无炎性渗出物,区别于感染性腹泻。常见于血管活性肠肽瘤,需检测血清VIP水平,治疗可用奥曲肽控制激素分泌。
大量钠钾丢失导致低钠血症、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需监测电解质,使用氯化钾缓释片等纠正失衡。
禁食后腹泻仍持续存在,提示分泌机制异常。见于先天性氯泻症,需基因检测确诊,可试用消旋卡多曲减少肠液分泌。
出现不明原因水样腹泻超过48小时,或伴随严重脱水症状时,应及时检测粪便渗透压差和电解质水平,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