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淤积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黄疸、尿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等,按病情发展可分为早期胆汁排泄障碍、中期胆红素代谢异常、晚期肝功能受损三个阶段。
胆汁酸盐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所致,夜间加重,常见于手掌足底,可遵医嘱使用考来烯胺散、熊去氧胆酸胶囊、苯巴比妥片等药物缓解。
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皮肤黏膜黄染,伴随巩膜黄染,需排查胆管结石或肿瘤,治疗药物包括腺苷蛋氨酸、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胆红素经肾脏排泄使尿液呈浓茶色,可能提示胆管梗阻,需结合超声检查,可使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护肝药物。
胆汁缺乏导致粪胆原减少,粪便呈陶土色,多见于胆总管完全梗阻,需紧急处理原发病,必要时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解除梗阻。
出现上述症状需限制高脂饮食,避免剧烈抓挠皮肤,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妊娠期肝胆淤积症患者需加强胎儿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