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阴虚与肾阳虚可通过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等典型症状区分,主要差异体现在阴虚内热证、阳虚外寒证、舌脉特征、二便表现四个方面。
肾阴虚以虚热症状为主,表现为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可能因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或更年期激素变化引发,可遵医嘱使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知柏地黄丸等滋阴清热药物。
肾阳虚以虚寒症状为特征,常见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多与年老体衰、久病伤阳或先天禀赋不足有关,治疗常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附子理中丸等温补肾阳制剂。
肾阴虚者舌红少津伴细数脉,肾阳虚者舌淡胖嫩伴沉迟脉,舌诊与脉象是中医辨证的重要依据,需由专业医师综合判断。
肾阴虚多见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肾阳虚则常见夜尿频多、小便清长及晨起腹泻,这些伴随症状有助于鉴别诊断。
日常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阴虚者宜食银耳百合,阳虚者可适量食用羊肉生姜,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就医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