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阴虚与肾阳虚可通过典型症状、舌脉特征、体质倾向及治疗原则四方面区分,主要差异体现在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的基本病机。
肾阴虚多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肾阳虚常见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阴虚者易烦躁失眠,阳虚者多神疲嗜睡。
肾阴虚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肾阳虚舌淡胖有齿痕,脉沉迟。阴虚者可能出现裂纹舌,阳虚者常见白滑苔。
肾阴虚多发于长期熬夜、过劳人群;肾阳虚常见于久病体弱、年老体衰者。阴虚体质怕热喜凉,阳虚体质畏寒喜暖。
肾阴虚需滋补肾阴,可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肾阳虚当温补肾阳,可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两者均须避免过度劳累,阴虚忌辛辣,阳虚忌生冷。
日常可观察自身症状变化,阴虚者可食用银耳百合,阳虚者适合羊肉生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