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病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以康复,康复程度与缺血程度、治疗时机及基础疾病控制有关,主要干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血管介入治疗、手术重建血运及生活方式调整。
轻中度缺血可使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扩血管药如硝酸异山梨酯片、改善微循环药如前列地尔注射液,同时需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
对于肠系膜动脉狭窄患者,可采用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恢复血流,术后需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肠管坏死需紧急行肠切除吻合术,慢性缺血可行血管旁路移植术,术后需密切监测吻合口愈合情况及营养支持。
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肠道负荷过重,适度有氧运动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控制血糖血压在达标范围。
康复期建议定期复查肠镜及血管影像学检查,循序渐进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