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原因有哪些

冠状动脉疾病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冠状动脉疾病可能与血脂异常、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血液高凝状态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胸痛、心悸、活动后气促等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疾病最常见的病因,主要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斑块破裂可能引发急性血栓形成,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治疗需控制血脂,常用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同时需改善饮食结构并加强运动。
长期高血压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血压升高增加血管壁剪切力,导致血管重构和心肌肥厚。患者可能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伴随症状。治疗需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并限制钠盐摄入。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增加氧化应激反应。血糖控制不佳可加速冠状动脉病变,常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或视网膜病变。治疗需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达格列净片等降糖药,配合血糖监测和饮食管理。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炎症反应。吸烟者冠状动脉痉挛概率显著增高,可能出现静息性胸痛。戒烟是核心干预措施,必要时可配合尼古丁贴片辅助治疗。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遗传疾病可直接导致早发性冠状动脉病变。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需提前筛查血脂、血糖等指标。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PCSK9抑制剂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并定期进行心脏评估。
预防冠状动脉疾病需综合管理危险因素,建议低盐低脂饮食,每日摄入蔬菜水果300-500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范围内,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出现持续性胸痛或活动耐力下降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