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高血压可通过血压持续升高、蛋白尿、肾功能异常、肾动脉狭窄等特征识别,通常由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多囊肾、肾实质病变等病因引起。
肾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超过140/90毫米汞柱,且对常规降压药反应较差。建议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呋塞米等药物控制血压。
尿液检查显示尿蛋白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50毫克。可能与肾小球滤过膜损伤有关,需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必要时使用贝那普利、氯沙坦等药物保护肾功能。
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常见于慢性肾病3期以上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严重时需进行透析治疗。
通过肾动脉超声或CTA检查可发现血管狭窄,表现为突发难治性高血压。年轻患者多由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导致,老年患者多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可行血管成形术治疗。
确诊肾性高血压需完善尿常规、肾功能、肾脏超声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严格限盐,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6克,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变化。